从某种角度看,大秦当世的兵家将领仍受春秋礼法影响,与西方骑士精神有着相似之处。
尹尚认为王翦与众不同,他并非单纯的武将,更像是老练的治国之才,作战只是其副业。
但王翦被称为军神,实至名归。
尹尚所讲的兵权谋,恰是王翦一生战绩的总结。
扶苏深以为然,他曾多次研究武成侯征赵、楚之战,尤其是攻赵一役,王翦不仅在战场上决胜,还通过贿赂赵相郭开,除掉李牧,扶苏对此极为赞赏。
扶苏秉持仁义,认为减少军队伤亡,采用战场外的综合策略亦属上策。
显然,扶苏对“兵权谋”这一新的军事理念十分欣赏。
“兵权谋仿佛为王翦量身打造。”尹尚笑着说道,接着介绍:“‘兵形势’涵盖各种战术,李信是其代表人物,如闪电战、遭遇战等多种战法。
尹尚的‘兵形势’理论,包含了他之前的四功新法。
在他看来,先登、陷阵、斩将、夺旗是‘兵形势’的标志,其他如阵地战、遭遇战等,也可依据‘记功新法’来安排任务、划分区域、认定军功与责任。”
扶苏对李信在北境大捷后表现出的才能十分认可,认为他适合担任‘兵形势’的教官。
尹尚表示赞同,随后谈到‘兵阴阳’,它涉及天时地利,引用孙武《孙子兵法》中的观点,强调地形等因素的重要性。
对于‘兵阴阳’的教官人选,尹尚认为只要经验丰富、资历足够便可胜任。
教授‘兵阴阳’主要是传授《孙子兵法》的内容,相对简单,因此尹尚未指定具体人选。
扶苏提议由军侯任嚣担任,尹尚表示同意。
最后,“兵技巧”一科主要涉及后勤事务,从粮草储备到武器研究,内容繁杂。
尹尚认为,精通兵法的秦墨首领更适合担任教习,因为墨家拥有完整的兵法体系,如《备城门篇》,详尽无遗。
现任秦墨首领在关中军校教授军事技艺,预示着大秦未来基层将领的素质将非常出色。
扶苏恭敬地说道:“秦墨首领确实在咸阳任职,但我听闻他可能将负责驰道的修建。”
战国时期的杰出工匠,犹如后世的顶尖学者,极为难得。
大秦统一后,秦墨功不可没。
如今国家统一,始皇自然首先想到由秦墨首领来主持修建驰道。
尹尚沉思片刻后说道:“既然修建驰道更为紧急,那便暂且退一步,让秦墨首领从内部挑选最优秀的墨者,前往关中军校教授军事技艺。”
扶苏行礼回应:“**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