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从长城军团的作战方式可以看出(2 / 2)

亲信将领往往占得最多,其余依次递减,导致军功爵位制度的公平性被破坏。

始皇权衡利弊,选择较轻的弊端。

如今尹尚提出新的记功方式,结合详细的攻城流程,非常适合实战应用。

尹尚又笑着说,为确保军功晋升的公平,攻城时应设立多名中军观察哨,实时记录攻城过程,由皇帝与三军主帅共同选定,以保证公正。

记录需同时呈报三军主帅与京师,让百官与皇帝了解前线战况。

隐瞒军情者,将以谋反论处。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军功晋升的公平,延长军功爵位制度的寿命,必须提升基层将领的素质,细化战斗任务的分配。

确保每一位将领乃至普通士兵都清楚自己的职责与战术目标,完成任务后便可获得相应的军功奖赏。

至于失败,则要承担相应的惩罚。

“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尹尚进一步解释道:“主攻区域若有士兵临阵退缩,督战队将依照军法当场处决。”

“辅战区域同样如此,凡后退避战者,一律严惩不贷。”

“若辅战区域未能协同作战,例如主攻部队已登上城墙,而辅战方却未能及时支援以巩固战果,事后相关责任人将被斩首示众。”

“此外,依商君之法,实行末位淘汰。

若某小队两次作战表现不佳,被评定为末等,该小队成员将被处死,所获功爵一并剥夺。”

“情况更为严重者,该小队将被解散,成员与基层将领需经过严格挑选,重新编入其他队伍或转为预备役。”

“当预备役人数过多时,将遣散返乡务农,以此达到实战裁员的目的。”

……

尹尚最终提到裁军之事。

在大秦,此举极为艰难。

在古典军国主义体系下,战争是获取财富的途径,阻碍他人的财路便是大敌。

因此,只能依靠内部竞争,让秦军优胜劣汰,逐步由古典军国主义向军功精兵主义转型。

战场上表现差的人被裁撤回乡,合情合理。

这样既能使渴望升迁的关中士兵心甘情愿返回家乡务农,不惹事生非,也能清除部分关中基层将领。

实际上,无论中原还是关中,百姓大多并不好战。

有田可耕,有饭可吃,何必在战场上拼命?

但问题在于,大秦军功爵位制度发展多年,基层将领众多,他们渴求军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