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明天我让小龙将他们都叫上来,一起给你老人家行拜师之礼。”
“今天的事情就到这儿吧,我们收拾吃饭。”
常问大师听完王鹏的话语,没有再说什么,随口吩咐道。
晚饭他们吃的是白菜粉条豆干馅儿的饺子,王鹏还是第一次吃这种素饺子,吃的挺香。
按道理来说师父不是真和尚,不应吃素呀,但是,人家就这样一直过着,倒是小龙却没有出家,只是师父收养的孤儿,荤腥不忌。
也不知道没有外人的时候,师父吃不吃肉,反正王鹏没有见过,他边吃边想着。
第二天,王鹏和小龙练完拳后,他便打发小龙去叫人了,自己则和师父又说起了另一件事情。
“师父,最近我收了不少的老物件呢,你帮我掌掌眼?”
常问大师斜着眼看了看王鹏,心里说道。
“这小子真是一个鬼精灵,昨天以为他就要提这事了,也许是看自己情绪激动硬是忍到现在才说,也是有心了。”
沉吟了一会儿,便干脆地答应下来。
“可以,那天我下去到你家帮你看看,顺便将我的那点儿见识也给你讲讲。”
“谢谢师傅,你说识别古董好不好学?”
“这个怎么说呢?
古董这东西在喜欢的人眼里也许价值千金,在不喜欢的人眼里,也就是一个物件。
鉴别它的难度在于断代,这就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见识了,专业的人会从他的器型、题款、风格上来入手,接触的多了渐渐就有自己的认识。
至于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品相、珍稀度和材质。
年代越远的越稀少,同样的东西保存完好的肯定比残缺品值钱,金的肯定比银的值钱。”
“嗯,那我以后慢慢地跟你学习这些知识。”
“行吧,给你几本书先看看。”
说着站起身来到柜子里拿出了三本书交给了王鹏。
王鹏一看是三本古书,书名分别是《古董十三说》、《格古要论》和《长物志》,他忍不住翻了起来。
“小鹏,这三本书基本上可以让你在鉴别古董行业上入门,但是要想做一个真正的古董鉴定专家,还得在实际中多多磨炼,经常到博物馆进行观摩学习。
《古董十三说》是明代董其昌所着,它详细阐述了赏玩古董的要义,强调通过鉴赏古董增进个人德行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对于古董收藏者修身养性有很好的帮助。
《格古要论》也是明代另一个叫曹昭的人写的,他系统介绍了各类古董的鉴别方法和收藏技巧,涵盖了青铜器、瓷器、书画等多个领域,对人们人知古董的帮助很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