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一零章 印度洋海啸(2 / 2)

这场地震持续的时间仅仅八分钟,并没有给村民和游客造成多大的损伤,就在大家以为这不过是一场微不足道的小地震的时候,老天再次开了一个玩笑。

海水肉眼可见的迅速从岸边退去,几分钟的时间,就退却了好几公里远,来不及退走的海龟、龙虾和螃蟹等海洋生物还在干涸的海沙上爬行,人们不知道这是可怕Z难的前兆,还好奇的在曾经的海底漫步,抓捕四处逃串的海龟、龙虾和螃蟹。

8点16分,退却的海水突然卷土重来,地平线上出现一道道巨型水墙,短短几分钟后,超过30米高的海浪就朝着海岸汹涌扑来,人们惊叫着慌忙逃跑,瞬间被海浪吞没……

这场里氏9.3级的超强地震,仅次于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印度洋沿岸多国,包括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在内,数百个沿海城市被瞬间夷为平地,伤亡惨重,成为人间地Y。

受灾最严重的便是印尼的苏门答腊岛,仅仅是第一波海啸冲击,就造成超过17万人的死亡。

据事后不完全统计,共有超过15个国家遭到这场海啸的袭击,遇难人口高达29万人,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

这场印度洋海啸被称为是两百年来,对人类造成伤亡最大的一次海啸。

在发生海啸后的当天,国际社会便向受灾最严重的印尼等国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29日,国际组织便召开多部门联合会议,决定加大对于Z区的援助。

30日,援助的第一批急需的食品医疗物资便已经送到Z区。

31日,派出的第一批救援队伍已经到达受灾最为严重的苏门答腊岛。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等有关方面迅速做出反应,成立特别工作小组,受灾国驻有关国家使领馆启动了应急机制,积极组织援救,并向受灾国提供物质和资金援助。

海啸发生后,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等相关机构立即开始协调各国救援行动,统筹救援物质的调配和分发等工作。

2005年1月6日,在雅加达举行的东盟和海啸灾后问题特别会议上,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等国组成的援助协调联盟将相关责任转移给联合国,进一步明确联合国在后续大规模跨国救灾行动中的主导协调作用。

在雅加达举行的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特别会议上,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就救援工作、灾后重建及合作建立区域防灾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多项倡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