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阳光已没了温度,反而变成了暖阳。
在暖日映照下,苍州各县丰收的粮食被农夫和民夫们逐步收入粮仓。
这些粮食虽然都是土豆、红薯、南瓜等粗粮,却是苍州百姓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苍州百姓第一次在这穷山恶水的荒地上丰收的成果。
荆州王当初换取醉仙酿时,收回了许多细粮,被荆州大字队兄弟组成的运输队一批批的送到了苍州,现在也都存放在苍州各县的粮仓里。
而现在市面上售卖的醉鲜酿,全是由陶青他们收购的成酒,经过蒸馏后又卖出去的,根本没有使用到荆州王收购来的粮食。
忙完地里的丰收,北关参与屯田制的士兵们脱下农装,重新披上铠甲,整齐列队回到了军营,刀枪在初冬的暖阳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阴山煤矿场的方向,最后一支三蹦子车队正扬起尘土驶向突厥草原。
这些烧油的三蹦子车队暂时停止运送煤矿,连续三次从永安城出发,沿着阴山山脉要赶在大雪封山之前,将韩蕾以“锦绣坊”名义赠送的过冬物资送往突厥王庭。
车队留下的车辙深深印在草原上,仿佛一条无形的纽带,暂时维系着边境的安宁。
一面是朝廷派兵讨伐,一面是突厥虎视眈眈。苍州现在腹背受敌,有了这些物资,至少在明年开春之前突厥会安分不少。
至于与突厥将来的关系如何发展,那就还得取决于这次与朝廷军队交锋的成败。
都说攘外必先安内。
现在苍州的情况是反过来的——攘内必先安外!
暂时稳住突厥那边之后,北关永安城和凌安城的士兵被赵樽抽调了一半,只留下了一半镇守北关,由平川任北关驻军元帅。
永安城抽调的士兵被派往了扶风县,镇守曲临江边,为防徐州军队异动,领军的人是华天佑和麻子。
虽然赵樽预判宋元庆会站到他这一边,但必须以防万一。
他派老孟带黑伢子一队府兵去徐州救下宋元庆,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给宋元庆亮剑。
赵樽要让宋元庆看看苍州军队那些新式的神兵,让他明白自己的实力,最好不要轻举妄动。
凌安城抽调的士兵全都由刀疤带队赶往了清水县,与清水县收留的荆州逃兵会合,联合对付朝廷的大军,这支军队由赵樽亲自指挥。
北关有十万驻军,加上荆州的逃兵两万多,总共不到十三万。
十三万大军却要面对三处战场,要说赵樽没有压力那肯定是假的,但有现代枪支作为压轴和韩蕾的辅助,他也有足够的底气。
因为,朝廷大军的兵都是大景的百姓,这些人对于赵樽来说,将来可能就都是他的百姓。
换句话说,就是他的子民。